2014年2月6日

IBM Sony離開個人電腦市場。。。

   忙了好一陣子⋯⋯這裡都快掛蜘蛛網了⋯⋯

   最近的新聞,IBM把x86伺服器賣給Lenovo和Sony把PC業務出售。

   看到這兩單的新聞,作為我這種用了十多年電腦的人來說不感嘆息⋯⋯,我們還能買那一家的電腦?當年看到IBM的PC業務賣給聯想之時就有人預計品質下降,現在的ThinkPad遠不及當年的品質和造工,工作地方近乎每月都有數台需要送修。
 
   以前買IBM的手提電腦代表甚麼?穩定,耐用,專業。但是當聯想接下之後,除了名字之外還剩下甚麼?
穩定,安裝完官方驅動一堆怪問題出現。
耐用,壞LCD壞WiFi壞KB壞轉軸等等⋯⋯
專業,打去技術支援4天都沒有回應。
   而IBM現在連伺服器(x86)也賣了之後,就正式和一般用戶說再見,不是誰人也會有機會接觸大型主機的。同事中用Lenovo換了數台,用末代IBM的反而天天正常運作。






   Sony,一家使人會愛恨交纏的公司。由我在「公元2000」印象中第一次看到VAIO的電腦就感覺是與眾不同,當時我對電腦的印象就是大大台又重,而VAIO就是輕盈,有型有格。
   而後來都有很多有創意的作品,超長條型的VAIO P,薄得難以至信的505,13吋有raid1的VAIO Z,到後來的雙屏幕安卓平板。

   可惜,到了今天還是要賣,雖然不知道後續會如何,但是勇敢創新和跳出固定模式的大公司真的不多了。面對近年越來越多的品牌高價還是沒有高品質,Sony還是有等價交換的原則,付出了多少就有多少品質。






   如果,早在四五年前,我買電腦的順序應該是IBM=Apple->Sony->Fujitsū。現在,我真的不會選擇了,ThinkPad爛了,Sony賣了,Acer&HP造型設計造工不行,真的體會到甚麼叫「多選擇不等於有選擇」。但是硬要排出來Apple->Fujitsū=RAZER->ASUS=Alienware,現在的電腦市場中一家一家地減少,連元件供應也是CPU(民用)三家變兩家,記憶體硬碟被收購。

  過份單一化不會有好結果的,假如我是Intel如果有一天只剩餘我一家的話,我為什麼要大力開發新的處理器,為什麼要便宜賣給你,反正是不是你也只能買我的。

   只希望VAIO在新公司接手後至少保有現在的品質吧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